2025-06-2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和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力做好老年健康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健康老龄化中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有关要求,探索完善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试点建设老年中医药健康中心,制定本指南。
一、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
老年中医药健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区域范围内的老年疾病中医诊疗中心、老年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心、区域老年中医药服务指导中心。
中心依托地市级及以上三级中医医院(即中心试点建设单位),以地市级三级中医医院为主试点建设。中心试点建设以医院为载体,以老年病科、康复科、治未病科等为重点,协同推动相关临床科室提高老年病服务能力,优化老年患者医疗服务流程,促进全院强化“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防治理念,围绕老年人常见和突出的健康问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维护、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全程参与老年人健康服务;优化老年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开展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培训指导,建成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标杆,助力构建区域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带动提升区域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增加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提高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二、建设原则
健康优先。牢固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聚焦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医院管理、医疗、教学等各方面同向发力,形成服务老年人健康工作合力。发挥特色。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将中医的理念思维、诊疗方法和药物运用等充分融入日常临床实践中,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覆盖全程。构建覆盖老年人健康维护、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的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链。适老助老。结合区域老年人疾病谱,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完善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设施设备配置,优化服务流程,提供老年友善服务。
三、建设要求
(一)提升老年病诊疗能力
1.提升老年病中医药临床诊疗能力。完善相关临床科室协作模式,建立多学科团队,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规范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强化老年综合征管理与共病处理,推动中医药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加强中医老年医学学科建设。提高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水平,确定老年病科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和主攻方向,加强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建设,强化中西医协同。提升老年人疑难急危重症诊疗能力和高危并发症早期识别、预防控制能力。开展中医特色护理,优化提升老年护理水平。建立老年患者用药管理制度,结合中医辨证,开展多重用药评估,优化治疗方案。
2.优化老年中医药服务相关科室设置和人员配置。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好老年病科、康复科、治未病科等科室。完善老年人常见疾病诊疗重点科室建设,鼓励设置专病门诊。相关医技辅助科室设置以及设施设备能与中心诊疗服务需求相匹配。合理配备中医医师、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选优配强老年医学相关学科带头人,构建数量稳定、结构合理的高质量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梯队。
3.改善老年就医条件和就医感受。对医院公共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营造人文关怀就医环境。畅通老年人就医、急诊绿色通道。加强导医、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提供助步、助食等辅具。整合优质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探索设置老年人“一站式”就诊服务区域,优化完善老年人挂号、就诊、检查预约、门诊缴费、出院结算、线上复诊、健康教育等医疗服务流程。
(二)开展老年中医药健康管理
4.提供全周期连续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鼓励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分工协作的老年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推动优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向社区延伸,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统筹做好区域内老年人疾病早期筛查管理,推进老年综合征早期识别与预警。进一步完善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中医治未病服务,构建院内连续性诊疗服务机制,拓展术后、病后中医康复服务,系统维护和改善老年人整体功能状态,支持中医药参与安宁疗护工作。加强与医联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协调,建立规范、顺畅、便捷的老年患者会诊和双向转诊机制。探索将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中心牵头的中医医联体管理,畅通转诊绿色通道。建立智能中医药健康管理系统,探索联通社区老年患者健康管理数据;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老年患者开展全面、精准的跟踪随访,实现对老年患者全过程、可持续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三)充分发挥区域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5.加强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培训指导。建立完善与区域范围内的中医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指导机制,强化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的培训推广和应用指导。加强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护理院等机构的协作合作,为相关机构提供康复、护理、疾病风险防控、合理用药和食养药膳等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培训指导。探索拓展与养老社区等养老新业态的联动合作与指导。
6.深入推进老年中医药健康科普宣传。统筹做好区域范围内面向老年群体的中医药健康知识科普,强化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相关知识普及。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四季养生、节气养生、食养药膳等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平台,丰富老年中医药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形式和内容。
四、保障措施
中心试点建设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中心运行管理机制,依托患者服务中心或老年病科等有关科室建立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办公室,制定中心建设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投入,推进适老化改造;加强人工智能与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结合,建立健全老年中医药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为老年综合评估、健康状态监测管理等提供支撑。同时完善配套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调动全院各科室、人员积极性,统筹协调全院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保障中心建设任务有效落实。
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落实日常指导和监督职责,指导中心试点建设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架构,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功能定位。要通过实地调研、督查评估、年度总结等方式定期调度中心建设进展,加强对中心建设的过程管理。探索建立中心试点建设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逐步形成中心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中心试点建设单位加强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有关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服务效率与质量。鼓励开展老年中医药健康管理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完善有利于支持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的政策机制。及时提炼好的做法经验,总结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老年中医药健康中心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