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2
白芷性味辛温,有散风、除湿、通窍、排脓、止痛五大功能。
1、散风:白芷辛温发散,能治疗风寒感冒,尤其是头痛重的,更为有效。还能治疗风疹瘙痒,时起时落。
2、除湿:白芷气味芳香燥烈,燥可胜湿,有除湿作用。可用于寒湿下注所致的白带,常配合苍术、炒苡米、茯苓、樗白皮、白鸡冠花 等同用。对脾虚湿盛所致的久泻,也有治疗作用,可与肉豆蔻、诃子、茯苓、芡实等同用。
3、通窍:白芷辛香走窜,有芳香开窍的作用。常用于通鼻窍,治疗鼻塞不通,鼻流腥臭脓涕(鼻渊)等,常与细辛、苍耳子、辛夷、 薄荷等配合应用。临床上常用这些药随证加减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窦炎、鼻炎等,每收良效。
4、排脓:白芷还有消毒排脓,生肌长肉,去腐生新的效能。可配合用丹皮、冬瓜仁、败酱草、红藤、生大黄等,治疗肠痈(包括急性阑尾炎)。配合瓜萎可治疗乳痈。配合赤芍、红花、公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等,治疗痈肿疮疡。例如消疮饮(旧名仙方活命饮,银花、防风、赤芍、贝母、山甲、花粉、甘草、乳香、白芷、没药、皂刺、归尾、陈皮)中就有白芷,是外科常用的著名方剂。
5、止痛:白芷善治各种头痛,尤其是对前头痛或眉棱骨处疼痛有显著效果。除能治头痛外,还可用来治牙痛、胃痛、疮疡痛。但要注意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物,配合使用。
白芷与细辛都能止牙痛,但细辛偏治齿髓疼痛或夜间牙痛,白芷偏治齿髓连面颊部肿痛的牙痛。
近些年来,有的使用白芷治疗溃疡病的胃痛,除白芷的止痛作用 外,它的生肌长肉、去腐生新的作用,是否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据近代研究,本品有抑制细菌和抗真菌的作用。小量使用有兴奋延髓和脊髓神经的作用。
常规用量为3-9克。
血虚有热或阴虚火旺者忌用;痈疽已溃者也宜少用,以免耗伤气血 。
下一篇: 独活的功效有哪些?独活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