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资讯 /

安徽加速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织就全链条健康防护网

2025-07-10


  一:健全服务体系 三级网络覆盖全省

  安徽省通过全省一盘棋的统筹布局,将精神卫生服务的末梢延伸至每个角落,已初步构建优质高效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全省共设置精神卫生医疗机构321所,其中精神专科医院88所;16个市均建有公立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病院区,59个县均建有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例如,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建康复住院楼投入使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建床位达2760张。同时,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牵头成立远程会诊中心,已进行57场远程会诊,覆盖全省二级及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该院还与19家单位合作共建医联体,定期选派专家到医联体单位开展坐诊等;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与肥西县卫生健康委签署协议共建肥西县第二人民医院;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成立的铜陵市精神专科联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基层精神专科服务质量。目前,全省开设各类心理门诊、睡眠门诊和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16个市均已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全省精神科执业医师达2640人,注册护士超7000人,年提供门诊服务320万人次、住院服务20万人次,构建起坚实的服务网络和人才梯队。

       二:提升专科能力 “国家队”助力皖南发展

  专科能力建设对提升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安徽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医疗资源总体规划并着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安徽省已获批3个精神卫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于去年10月成立安徽省首家抑郁症治疗中心,引入多项新技术及康复治疗项目填补省内空白;该院儿童青少年科作为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精神心理临床诊疗科室,承担着芜湖及皖南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省外患者占比近三成,且自今年4月28日起推出每周7天全天候门诊服务。来自山西晋中的一名14岁情绪焦虑症患者经过在该医院的50多天综合治疗后恢复良好,这体现了精神卫生“国家队”扎根安徽提高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的成果。

  三:厚植人才沃土 引育并举强化梯队

  针对精神科医师短缺问题,安徽打出“输血+造血”组合拳。在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强化政策保障是人才“引”“留”“用”的先手棋,近5年成功引进8名博士人才;依托多个平台建设,采用柔性引才模式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兼职工作,如柔性引进张向阳教授为名誉院长、姚志剑教授团队等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人才梯队建设既要“外引”更要“内培”,依托北京安定医院专家团队,“安定班”在皖南医学院落地生根培养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等,通过多环节培养模式承担全流程培养任务并建立科研合作与联合培养关系拓宽人才培养国际视野。

  四:预防关口前移 构建全民心理韧性堤坝

  从病后治疗向病前预防转变,安徽将精神卫生服务延伸至社会肌理最末梢。一方面,持续深化医教共建合作机制,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不仅将心理健康服务送进校园,还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师案例督导提升教师前端识别能力,已有48名教师来院进修;另一方面,预防触角伸向老年群体,借助数字化工具开展专项服务,如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心理科在全省率先研发老年认知功能筛查管理小程序“皖心通”并进行推广使用,目前已有140余家单位参与行动。此外,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打造的“心理医生说”心理健康科普传播品牌涵盖多种形式的原创高质量科普作品助力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也将科普工作作为重点发展内容,公众号开设“科普天地”推送相关科普文章。

       内容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