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中医·源远流长
古属怀庆府腹地的武陟县,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因武王伐纣在此兴起而得名(“陟”即登高兴起之意),历史文化悠久,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端于武陟县小董村的“张氏中医”,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医学家、温补学派的创始人张景岳,张景岳支庶张璐,著有《张氏医通》等医学著作,跻身“清初三大医家”。
“张氏中医世家”自明清时期发轫,已逾350年,传承15代。曾出仕两任御医,为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疗疾,还曾应邀为国父孙中山拿脉诊疗。
张氏中医第十三代传人·张希圣
生于中医世家,师承中医大家张景岳补益真阴元阳之学说,精研传统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四十余年,总结出“驱邪扶正,通络养气”之治疗法则。
在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诸多疑难杂症方面,有口皆碑。他学识渊博,融贯中西,推陈出新,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虽历经战乱兵灾、自然灾害、社会动荡和文革浩劫,不坠青云之志,既重于中华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亦长于言传身教、奖掖后学,将其精湛医术,传授于爱徒和子女。
张氏中医第十四代传人·张中海
根据家传中医药方,研制出适用于治疗食道癌、贲门癌、宫颈癌等的中药制剂“除噎散”;治疗食道癌水米不进的“开道膏”——一种纯中药打开堵塞食道的中药制剂,让水米不进的食道癌患者3至7天内打开食道,正常进食。
他曾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张代钊教授、国医名师李佩文教授,进修于当时的中日友好医院,通过40年的临床实践,形成具有专科、专方、专治特色的癌症治疗理论和方法,先后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堂门诊、长峰医院坐诊。